9878
吹制技術是利用玻璃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具有可塑性的特點,使用中空的鐵棍從爐中挑出玻璃料,一個人在一端吹氣,另一端的玻璃料即被吹成球形。這時可以通過剪刀、模具等工具來塑型。吹制操作通常需要幾個人合作完成。
作為較古老,同時也是較基本的玻璃制造技術,吹制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藝術家中掀起了新的波瀾,成為當時較引人注目的領域,對這項技術的探討和挖掘甚至阻礙了其他技術的發(fā)明和拓展。瑪文·利波斯基(Marvin Lipofsky)和戴爾·奇胡利(Dale Chihuli)不僅統(tǒng)領了這一時期的吹制技術,并且始終以它為主要的創(chuàng)作手法。戴爾·奇胡利是現(xiàn)代美國玻璃藝術界的重要人物。1941年,他出生于美國的華盛頓,曾是利特萊頓的學生。他的作品立意清新,容易使人產生具象的聯(lián)想。尺寸頗大的作品中柔和的曲線、絢麗的色彩、變化微妙的形體,給人柔軟的感覺。仿佛微風吹來就能將形體改變,這使得玻璃材質中冷峻、堅硬的特性不再為人所見,展現(xiàn)的只是它晶瑩、剔透的一面。通過玻璃的透明性來顯示作品的現(xiàn)代感,他將吹制技術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。
奇胡利的與眾不同之處還在于他的工作方式。1976年,他因為事故導致一只眼睛失明,使他喪失了領班的工作,但他并不放棄,仍以吹制技術來完成自己的創(chuàng)作。他在西雅圖的工作室中領導8至10人進行創(chuàng)作,由他指導、觀察、建議、把握他們的作品風格。很多人都是通過與戴爾合作,積累了工作經驗,若干年后成為單獨的藝術家。奇胡利和他的創(chuàng)作小組是美國工作室玻璃運動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。玻璃在這兒創(chuàng)造的奇跡,以及奇胡利的工作方式對人們如何認識、制造玻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
索尼婭·布羅達(Sonia Blomdahl)運用吹制技術制作的器皿不僅具有實際的功能,而且也是她心目中完整、平衡的象征。她將兩種色球結合的過程變?yōu)樗囆g的方式。
雖然吹制技術能夠體現(xiàn)鮮明的個性,但很大程度上依靠偶然性,局限性也相當明顯。于是,更多的藝術家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吹制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。
2025-03-21
2025-03-21
2025-03-14
2025-03-16
2025-03-07
2025-03-05
2025-02-28
2025-02-25
2025-02-13
面議
面議
面議
面議
0條評論
登錄最新評論